首页 学科 资源 活动 工作坊 课程 分站 部编教材 直播

QQ群:580442958
电话:010-82235169

教育大视野

首页:教育大视野 > 名家观点 >

王开东:那些年,我们一起受骗的教育口号

时间:2018-01-08 17:25:21来源: 王开东

  \

作者简介

  王开东 曾在安徽省无为县汤沟中学执教9年,2004年调至张家港外国语学校,担任教科室主任。著有《非常语文课堂》,《深度语文》,《深度语文2》等教育专著。

  在某名师评选过程中,有幸听到候选人讲学。其中一位老师提到他的教育追求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这句口号我们耳熟能详。但没想到真有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教育目标,并且孜孜以求。我既觉得可敬,又觉得可笑。

  中国人最喜欢玩弄文字。这个口号的文字极为精致。仅仅通过语序变换,就至少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二是我们教育的指向,乃是“为了孩子的一切”,杜绝了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三是界定了我们教育对象的范围,乃是“为了一切孩子”。

  但口号毕竟是口号,如果真相信这回事,并且努力想要落地,这不是唐吉坷德大战风车,这是风车大战唐吉坷德。

  这句话如果在医院,就可以换为:“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如果以此来要求医生,可能连院长自己都觉得荒谬可笑。为什么教育行业就大行其道呢?

  这句话还可以换为:“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为了一切人民。”说实话,后句标语,我曾亲眼目睹过,可见这则标语的精致和生命力。

但我仍然不喜欢这则标语。

  一切为了孩子

  首先,“一切为了孩子”,平心而论,你真“一切为了孩子”吗?你有必要“一切为了孩子”吗?

  如果你真一切为了孩子,你就是一个不称职的人。因为教师身份只是我们社会身份的一种,我们还有很多身份,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社会公民……

  如果一切仅仅是为了孩子,我们就是狭隘的,而一个狭隘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如果连好父母、好子女、好公民都做不好,怎么可能是一个好老师呢?我敢肯定,这样的人,也很难教出好学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啊。

  为了孩子一切

  其次,“为了孩子的一切”。老师不仅要关心孩子学习,还要关心孩子生活和心理健康。这是必要的,一个好老师应该这样做。

  但老师的关心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过犹不及。孩子固然需要老师关心,但绝对不希望老师一门心思扑在自己身上。

  在非学习期间,孩子都希望拥有个人空间和闲暇,换句话来说,拥有自主选择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一旦老师挤压孩子的一切空间,强行“为了孩子的一切”,孩子非但不领情,很可能还会逆反。最近很多起恶性事件,很多都是老师过于关注孩子,严重侵犯了学生的生活空间造成的。这怎能不让我们警惕。

  其实,哪些该由老师关心的,哪些不该老师关心的,课程设计和管理制度设计中早已考虑到。老师只要尽责就好,用不着为了孩子一切。防止好心办坏事。

  为了一切孩子

  最后,“为了一切孩子。”作为老师,你只需公平对待你的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一样的阳光和雨水,不要期待他们长一样高,结一样的果。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你没有必要操心别的班级的孩子、别的城市的孩子、别的国家的孩子,别的班级、别的城市、别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老师,你未必比那些老师更优秀。如果每个老师都关心别的班级、别的城市、别的国家的孩子,而且一切为了这些孩子,为了这些孩子的一切,这不是灾难是什么?

  由这个病态的口号,我又想起了一个更加变态的口号。任何时候,只要这个口号一出,所有口号都黯然失色,望风披靡。所有老师更是骨肉横飞,非死即残。

  这个口号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首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里“没有教不会”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界定不清楚。所以不好判断。如果教的内容是——吃喝拉撒,只要大人教,基本上孩子没有教不会的。因为这也是人之为人的必然需求,从基因里人就有这个种子。这时候的确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但如果是知识呢,或者是让人拥有道德水平呢。这时候就很难说了,的确有教不会的学生。

  其次,什么叫“教会教不会”,这个“会”的程度是什么。事实上就在“会”与“不会”之间就有很多层次,再加上“会”与“精”之间又有差异,“精”与“用”之间又有层次。考试作为选拔性的评价方式,势必要淘汰一部分学生,正好借助于会与不会、会与精、精与用来区别,所以怎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会”来评价老师呢?

  再说什么叫教学。至少就有两种理解,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或者是老师教学生学。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

  也许老师所教的,正好是学生所厌恶的。这并不奇怪,有的学生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热爱,他怎么可能热爱学习?老师拼命想要教会,学生根本就不想学会,有时学生觉得学得越多越无聊,觉得他越努力,就离自己的理想越远。

  请问这个时候老师怎么教会。任何人都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老师也无法教会一个不想学会的人,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哲学上说,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老师也不过是一个外因而已,真正的还在于学生。遗憾的是,学生并非白纸一张,每个学生站在老师的面前,已经是经受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浸染的人了。老师的教必然受到过去教育的影响。过于夸大老师教育的作用,是不恰当的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如果是老师拿来给自己励志,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句话能够表达一种信念,一种决心,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一种一定要教会学生的决心。但如果拿这句话作为评价老师的标准,那问题就大了。

  事实上我们就常常听见这样的训诫,但老师也不要担心,逻辑上反击很容易。

当领导批评我们不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可以用归谬法来反击:既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也没有教不会的老师,只有不会教的领导……

  我们小老师之所以不好,是因为领导没有领导好,没有把我们发展好。领导一定会哑口无言。这是逻辑的力量,也是命题的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