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 资源 活动 工作坊 课程 分站 部编教材 直播

QQ群:580442958
电话:010-82235169

教研成果

首页:教研成果 > 国家成果 >

清华附小:凭什么能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时间:2015-04-14 18:21:08来源: 中国教育报

\


       今年9月9日,4年才评选一次,代表国家教育教学最高水平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出。在首次纳入评选奖励范围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中,有一个名字特别打眼——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带领语文教师团队研究形成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所小学,凭什么能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学,有哪些创新的亮点,使得学校在全国这么多教学成果中脱颖而出?

   有一位教授如此评价清华附小的教学改革:在小学教育变革中,清华大学附小在实践和学术两个层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国际著名的课程专家、《理解课程》的作 者威廉•F•派纳曾用两个关键词形容清华附小的孩子在学校的状态,第一个词是belonging,学生在校园里有归属感,第二个词是power,学生在校 园里享有权力。在专家看来,清华附小以“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为支点,撬动了学校的教育变革,塑造了全新的学校风貌,这种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变革富有价值, 可以说是当前小学教育界变革的重要实践者和领导者。

  1.什么是语文主题教学

  【故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只会为自己欢呼

  有一次,附小学生参加国际DI创新大赛,同去的还有国内很多名校的学生,带队老师惊讶地发现,当主办方宣布大赛名次时,国外的参赛队会为获胜者鼓掌欢呼,而国内的参赛队只会为自己欢呼,甚至不会为国内同去的参赛队欢呼。

   窦桂梅听了这个细节后颇受刺激,她说,我们经常说国际视野,也经常让孩子到国外游学,现在看,许多孩子只是有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意识,这种意识甚至称不上 集体意识,更不用说家国的概念。她觉得教育必须有传道的精神,第一,我们不能对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失去信心,第二,我们的孩子需要这些文化中承载的 “道”。窦桂梅实现传道的方式是课程,是主题教学。

  【做法】通过有意义的主题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有人问窦桂梅,这些年你究竟要通过语文主题教学做什么?她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她解释说,前两者是要我们教好语文,要有效率、有质量,后者是教学要有温度、有关怀,要教会学生做人,而语文主题教学就是她重要的途径之一。

  窦桂梅发现,当今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等问题:教学内容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

   以窦桂梅为首的清华附小探索的主题教学实践模式,就是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 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关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在语文主题教学中,主题是围 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词句以及表现出的相互辉映、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主题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 起来,生发语文教育的意义。

  窦桂梅曾经举过例子,我所说的“主题”,都是从教材本身来说的。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 主题,而是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和挖掘文化主题或是说是哲学主题,如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点”。这就是教材的灵 魂,是教材的“眼线”,可以说是“文眼”,如我教学的《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毁灭”、《秋天怀念》的“好好活儿”、《晏子使楚》中的“尊重”等。这些语词 都是教材中的“语词”,教师围绕其主题当作话进行教学,课堂也就有了“课眼”,这便是主题教学。

  2.语文主题教学教些什么?

  【故事】学生在小学打下的底子,让他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仍受益匪浅

   清华附小2013届毕业生袁萌对清华附小语文主题教学的《乐学手册》记忆尤深:“《乐学手册》是我学习的好帮手。回忆在附小学习的日子,课堂教学内容丰 富,有趣好玩。尤其是一条龙课程,让我学到了真正适合我的知识。凭借着在小学打下的底子,我在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这正是窦桂梅的理想,在窦桂梅的设想中,她要让孩子在附小的六年留下清华的烙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一句话,要让孩子健康、阳光、乐学,成为有着家国情怀和完整人格的清华少年,努力走向聪慧与高尚的健全人生!

  【做法】重构语文课程内容,将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潜入学习全过程

   《小学语文乐学手册》正是清华附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载体,窦桂梅和团队探索了课堂形态的重建,形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实践模 式。具体来说,明确了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重构语文课程内容;实施“长、短、微”课时设置;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尤为 重要的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研究走在前列。2003年曾提炼出的“三个一”,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校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完善,前后十余年,出版了12册《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将《目标指南》转化为儿童的学习过程。主题单元整合学习内容,用三年多时间出版《小学语文乐学 手册》,并用该手册作为载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这些变革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哪怕是新入职的教师,也能很快地实现教学效 率和质量的提升。有了这些依托,窦桂梅和她的管理和教研团队开始设计主题教育课程(一年级,言行得体;二年级,协商互让;三年级,诚实守信;四年级,自律 自强;五年级,勇于担当;六年级,尊重感恩),把富强、民主、爱国、文明、诚信等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比如,尊重这一主题,就分为 阅读尊重(对比阅读《花脸》《魅力》体会尊重)、讲述尊重(讲述发生在附小的尊重故事)、体验尊重(足球对抗,大师对话,体验多元文化)、书写尊重(聆听 童话大王,自己创作尊重故事)、表达尊重(毕业典礼课程,表达尊重感恩之情)等形式。

  3.主题教学怎么教

  【故事】还真有学校“数学课是美术老师教的”

  如何教孩子认识0到10各数?傅雪松老师发现过去的经验不灵了,按照教材既定的内容,孩子们提不起兴致。

   傅雪松是清华附小副校长,有着多年的管理经验,她还是一位资深的科学教师和美术教师,现在她正着迷于做数学教师。于是,傅雪松把数字的发展史引入到课堂 教学中,古希腊的数字起源、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法、罗马数字摆在孩子面前,孩子们的认知兴奋度被充分调动起来。再配合语文课正在学习的古诗: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中数字所代表的意象。

  此外,还设计了画数字的课和手工撕数字的课,将数字的认知结合在美术创作中。历史的、文学的、美术的等元素融合进来,本来枯燥的数字认知课变得如此有趣。

  【做法】“立人观念、整合思维和儿童中心”是主题教学的核心

  在清华附小,“主题教学”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它所倡导的“立人观念、整合思维和儿童中心”已经成为许多教师自觉的追求,而且许多教师度过转型的困难期后会逐步收获喜悦。

   傅雪松说:“有时觉得做老师就要做一名纯纯粹粹的老师,守着教室、守着孩子们……静静盛开,蝴蝶自来……”像她这样沉迷教学的老师成了附小的一道道风 景,一个小小的艺术与审美研究组,张家龙老师研究语文和音乐的整合,聂焱老师研究书法和美术的整合,王志兴老师研究科学和美术的整合……当然,要想改变过 去的教学思路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但正是主题教学所倡导的整合思维给他们超越后的成就感。

  4.主题教学给学生带来什么改变

  【故事】清华附小最核心的改变在孩子

   五年级四班的黄翰林暑假时候,在爸爸陪同下从北京骑行回山东莱州奶奶家。全程607公里,历时6天半。从采购设备到食宿的规划,黄翰林一手操办。虽然路 途遥远,黄翰林几次想放弃却又坚持下来,还在一路上展现了很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全程190多个红绿灯,未出现一次违章,还多次提醒爸爸注意交通法 规。且整个行程没有乱扔一点垃圾,甚至包括一点点纸屑和一个小小的瓶盖。路人问起,他就骄傲地回答,他是清华附小的学生。

  只要听上一两节课,任何到清华附小考察的人都会发现,清华附小最核心的改变在孩子。

  【做法】孩子站在了课堂的中央

  2014年4月,海淀区小学第七届“世纪杯”四五年级数学教学基本功展评活动在附小开展, 6天里上了30节课,474名学生的表现让所有人惊讶。

   在种种表象和改变背后,孩子的体魄、气质、精神才是最核心的改变,用附小自己的话说,是孩子站在课堂中央。2014年5月29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论坛”上,窦桂梅讲了一节课《大脚丫跳芭蕾》一个问题“我发现……”引发学生在60分钟 的大课时里不间断地探究与质疑。一个听课的老师向记者说,如果是外来的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局面肯定会失控。那些起承转合流畅的公开课是无法应对这些孩 子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问题”专家。

  对清华附小的孩子而言,站在课堂中央绝非飘在空中的理念 “彩虹”,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课堂里。课堂为他们开放“聪慧”与“高尚”人生的第一扇窗子,更远的视野和更多的路需要孩子们自己走。

   窦桂梅说,我们交给世界怎样的孩子,孩子将还我们一个怎样的世界。在她看来,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并不仅在于知识和能力,价值观缺席的小学教育不是真正的 教育,她要她的学生健康、阳光、乐学,更要为社会和他人的幸福承担使命。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正是这种使命感感 染了老师,春风化雨,附小的学生也就多了份特别的气质。

  5.主题教学给教师带来什么改变

  【故事】一个特级教师如何在清华附小“破茧化蝶”

   副校长王玲湘是小学语文界著名的特级教师,她的公开课一直是各类教师讲课比赛模仿的对象。在来清华附小之前,她在南昌做教研员,可谓处在“掌声”之中。 但来附小之后,转型是痛苦的,她要融入新的团队,学习主题教学的思路,她在文章写道:“谁知道一个被鲜花和掌声簇拥过而后不再有镁光灯的聚焦、观众冷淡如 常的失落与失意呢?”但她不后悔,她把这一磨砺看作是一次“破茧”历程。这是艰难的“化蝶”的过程。

  【做法】清华附小的教师,是北京最刻苦的教师团队

  在清华附小实践主题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得到改变的是教师团队,他们被誉为“北京最刻苦的教师团队”。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这些技术层面的进步,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奉献精神的弘扬,清华附小的教师团队以夜以继日的赶路精神,为改变一所学校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记者在一次下班后和综合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刘建伟在二层的连廊交流。暮色四合,一个孩子孤单地走过校园,刘建伟远远地和他打了个招呼,孩子走向教室。记者 问,你班上的孩子?她说是自己的孩子。看得出,孩子已经习惯没有妈妈陪伴,独自去学习。这一个细节正是对奉献的脚注。正是这些改变和付出,共同塑造了一所 小学的精神气质。孩子站在课堂中央,孩子站在学校中央,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站在了自己人生的中央,成为一个为自己和未来社会“舞蹈”的人。

  6.主题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故事】一名学生用绘画这把钥匙打开了探索数学天地的大门

   2014届毕业生“小毁”的数学作业本曾错题百出,书写脏乱,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她曾弱弱地问了一句数学老师姜国明:“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永远也学不好 呀?”姜老师在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制作的制作单元梳理小报中发现“小毁”的绘画天分,鼓励她用绘画的方式来梳理数学知识,激发她写数学作业的热情。她 的成绩也有了稳步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拾回了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她曾对妈妈说:“我用绘画这把钥匙打开了探索数学天地的大门。”

  “小毁”的变化,正来源学校的主题教学,催生了“1+X课程”育人体系,让孩子找到了学习数学作业的热情。

  窦桂梅曾经说: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总有种种的因素在起作用,或许是一篇文章,或许是一项运动,或许是教师的关爱,我们不能判断哪一个,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孩子找到精神成长的支点,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中生活与创造,给他们面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而不是挫败感。

  【做法】主题教学,催生了学校“1+X课程”育人体系

  有专家指出,主题教学培养完整人的“主题•整合”理念,催生学校“1+X课程”育人体系,为全国课改提供思想资源及实施路径。

   2011年,清华附小开始构建“1+X课程”体系。“1”代表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则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在学校的课表中,可以 看出课程整合的力度。学校的主要课程被整合为五大板块: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

  在清华 附小实施“1+X课程”当中,课表可以看出其中的特色比如,体育健康、经典阅读、创新实践尤为突出,课时也从原来40分钟一节课,调整为90、60、 35、10分钟不等的长、短、微课时。清晨入校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在图书馆参与阅读微课堂,或在操场参加晨练微课堂;早上晨诵10分钟,诵读经典的诗词文 赋。语文课分长短课时,90分钟是创新实践课。60分钟大课时用来侧重落实精读文教学,或进行需要较长时间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35分钟的小课时用来侧重 落实略读文教学。每周五第一节“主题阅读课”,采用导读、细读、分享等不同课型开展整本书阅读,每周五下午设“创新与实践”课,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如戏 剧表演等。每天中午设10分钟的吟诵习字时间,伴随“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经典吟诵广播,学生提笔练字,传承中华文化。一年级(5)班张馨然说,我特别 期待周五,一下午的创新实践课,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总是有那么多的惊喜!上学期我们排练戏剧,语文老师和我们一起编故事,美术老师跟我们一起画背 景,音乐老师和我们一起跳舞……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这样评价,“1+X课程”真正适应和符合了教育的规律,抓住了小学作为基础的特定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