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 资源 活动 工作坊 课程 分站 部编教材 直播

QQ群:580442958
电话:010-82235169

教研成果

首页:教研成果 > 课改成果 >

时俊卿: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5-04-14 18:30:18来源: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申报人:时俊卿
  所在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团队成员:石玚、徐玲、马富贵、王欣、刘文娜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科学测量及组织访谈,我们对于目前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某些消极因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学策略的失衡,成为新课程推进的突出障碍。

  (一)新课改背景下相关实践背景与意义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虽然大都认为教学策略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行为之中,则显得教学的策略意识不足,认识和具体操 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教师普遍缺乏对教学各个要素包括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环境尤其是师与生的整体思考,缺乏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各个要素以 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思路。简单说就是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第二,教学实践中缺乏适应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继续教育。在调查中发现,经过培训的教师对于教学策略的态度、了解程度以及操作水平都要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但从整体来说, 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及操作运用水平还是比较薄弱的。第三,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一些盲目性,缺乏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由于观念及技术等方面 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媒体的使用率还有待提高。第四,没有从策略的高度科学地看待教学方法。调查结果表明为数不少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无 意义的讨论类或活动类的方法作为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出现新课改的“表面繁荣”。这样未免有些失之偏颇。第五,由于在教学策略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教师所学 的教育理论,还是无法执行、更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掌握教学策略,将成功理论与师生、环境等实际相结合, 造成邯郸学步;有些教师听了优秀教师的课,看了优秀教师的材料,学习了别人成功的经验,由于自身风格、学生差异发生了变化,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就应该特别重视研究教师应该怎样教,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如何处理教学时间和空间等有关教学策略的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工 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改变教师教学的无序状态,改变教师教学缺乏整体考虑和科学的思路,形成一个思考教学问题。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理论背景与意义

   在本研究的文献调研阶段,对教学策略的涵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主要查阅了1990年至2008年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上的有关教学策略方面的论文。我 国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的,但大都欠系统、全面、深刻。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教育学科的领域,一个是教学论, 另一个就是教育技术学,二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教学论研究教学策略主要侧重于理论,强调教学策略是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而教育技术学则 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研究教学策略,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本研究的立足点是教育技术学,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来考察教学策略。对于教学 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我们都曾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关广泛的文献研究,并写出文献综述,及时向各实验子课题宣传指导。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当时的最新信息,使 我们的研究在应用研究的前提下,不会重复研究。

  (三)教学策略本质的认识与实践

  教学策略一词的英文有两个 词:Instructional Strategy和Teaching Strategy。目前对教学策略的涵义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涵义各有不同的理解,出现了多种教学策略的定义,有时尽管在基本大意上 有些相近或相关,但在表述上相差较大。由此看来,给教学策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不容易。

  我国学者对教学策略涵义的认识比较典型的五种看 法。第一,教学策略是谋略。第二,教学策略是综合性方案。第三,教学策略是系统决策与实施。第四,教学策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第五,教学策略是方 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还有人认为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步骤和模式。

  我们对教学策略认识——教学策略 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 并最终通过策划、筛选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方案,并形成伴随反馈进行调节、监控的有效实施过程。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本研究自2000年至今,历经10余年,5省区中学85余所,小学106余所;合计约190余所中小学参与。10余所高校、专业研究机构18所、20多个省市县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合作与支持。

  首先,我们依据研究规范、实际条件和研究范畴等需要,选定省市重点、区重点、普通校和薄弱校各层面选定实验校。教学策略实施程序如下:

    \                                      

   结合我们的实际水平和条件,我们又逐步完善了适合本项研究的行动研究模式。即科学发现问题—共同协商对策—逐步尝试实践→多角度总结提练→扩展提高认识 →规范科学实验→系统推进研究→全面验证总结→形成研究体系→达到全面归结。研究中注意联系实际,结合专家理论指导,分步交叉推进,保证了本项研究的顺利 实施。我们从小学、初高中近十个学科,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和行动研究方法,初步取得了系列极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130余人,包括 大学教授、专业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与研究的教研人员等;参与实验的一线教师800余人;参与实验的初高中学生9000余人,近20000人次。实验数据 处理近100万,全部通过计算机SPSS技术完成。

  研究与实践的环节与过程:

  1.组织各实验校的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教师一起进行第一次理论文献和方案的学习、交流,印发教学策略资料和专业人员搜集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就选定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交流。

  2.各实验校选定实验教师和班级,并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分析、或诊断,提出诊断报告,提出设计意向。

  3.各位实验教师进行初步行动研究或实验研究设计、同步建立评价、观察队伍、形成评价、观察标准。

  4.各位实验教师进行试讲,专业人员和参与的全体人员就试讲的情况与老师教学设计与评价、观察目标、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交流。

  5.全体人员就研究情况进行汇总,初步设计出了这次活动实施与评价方案。

  6.各位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研究实践的设计。

  7.组织第三次交流。专业人员与实验教师一起就项目实施整体方案、师生诊断结果、课堂评价、观察目标、实施办法等进行集体完善设计。

  8.召开的专题策略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的准备过程中,力求把握住教学策略的本质特征,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9.总结提炼,完成研修报告。

  三、成果主要内容

  (一)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内容

  5省区中学85余所,小学106余所;合计约190余所中小学。10余所高校、专业研究机构18所、20多个省市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合作。开展理论、实践研究。

   第一、提出了我们认为符合现代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定义。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 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并进一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监控与调节,从 而保证教与学的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进行。教学策略是将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模式看成是一种客观工具,根据学生主体的个性条件、教 学任务、客观环境和教师素质等而论方法。并且,其本质不仅在于教学法的选择,每一种方法在应用中,同时又伴随着不断的调节、全方位的监控以及教学法的不断 创新等,所以,教学策略的内涵,应主要包括选择、调节、监控和创新等方面。本项研究成果还曾于“中国教育报”2007年发表。

  第二、具 体的实施:1.教学策略本土化引进——由美国著名学者杰瑞.布劳菲(Jere Brophy)著文的“Teaching”(教学)。文中所述及的教学策略是基于体现优化课程与教学效益的若干基本假设。作者总结了国际社会关于教学问题 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将有效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实践策略进行了简明概括。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尝试和修改完善。(1)使教师能够了解十二项教学 策略的基本内涵;(2)体会具体运用十二项教学策略的教学情境;(3)了解各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4)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策 略;(5)使教师在集体培训中交流对十二项教学策略的认识、体会,并进行讨论,从交流中得到启发;(6)促进教师更有效地教,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更 有效地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并为其将来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阶段的研究成 果已经公开出版成书——《实用教学策略》约30余万字。

  2.新课程系列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对不同 学习方式下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归纳出系列学习方式的运行模式和实施策略,使广大师生有效地转变了教与学方式,确保了新课 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科研促课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著书四本——《新课程的交互式学与教策略》(已公开出版);《新 课程的探究式学与教策略》(已公开出版);《新课程的体验式学与教策略》(已公开出版);《新课程的合作式学与教策略》(待公开出版);“新课程的自主式 学与教策略”(待发表)。

  3.学与教策略的评价与训练: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同步进行。适用于中小学生的多种学习形式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策略的评析、训练与应用。

   4.研究成果又促进教师发展。学与教策略研究,为我们探索理解新课标、提高教学效益取得了系列成果,也为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收获。其中 通过研究成果而成著的《实用教学策略》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两本书,均成为教师培训的教材。并受到欢迎。脱销后不同形式被再版。

  (二)调查研究工作,既是研究依据,也是研究过程,更是研究成果

   广泛开展调查、测量,用科学手段诊断教学实践,提出科学合理对策,如教与学的方法等,研究组具备了关于教师问卷3项、调查近2000人次;学生问卷6 项、调查近5000人次;课堂评价方案2种、在200余节实验、研究课中使用;又通过“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智力”测量等系列科 学调查测量工具、获得近6000名学生学习策略测量数据与统计结果。另外各实验校以子课题形式进行研究,也作过大量的调查、测量、评价工作。为教学策略研 究提供了科学可信的参考。

  (三)成功的提出教学策略的运行程序,指导课程改革实践

  教与学设计策略包括:(1)自我反 思;(2)积累完善;(3)模仿吸收;(4)组合应用;(5)引进修正;(6)跨科借鉴;(7)改革创新。教学运作的策略包括:(1)课程式;(2)渗透 式;(3)诊疗式;(4)交互式;(5)咨询式;(6)自省式;(7)调控式等。实验证明,我们提出的教学策略应用总思路,是一项可行、高效、尤其体现教 学策略思想的一种素质教育教学的较好模式。

  具体成果:(1)教学策略的有关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均获赞誉,并获奖。例如曾获两届省政府 奖。多次获得系列全国、市级专项奖。(2)2005至2008年主编系列专著并公开出版,如《实用教学策略》、《探究式教与学策略》、《体验式教与学策 略》、《交互式教与学策略》、《合作式教与学策略》等。(3)教学策略的理论文章被《现代教育技术导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科普出版社),《学习策略》丛书记4本(科普出版社)等专著采用。(4)所有成果曾被《北京教育科研》杂志社选定,并设立专栏为 我们分期发表。

  四、成果实践效果

  (一)我们探索教学策略引进并实现本土化,探索 教师发展专业化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阶段的研究成果已经公开出版成书——《实用教学策略》约30余万字,在5省区中学85余所,小学106余所;合计约 190余所中小学推广。又被×区选定为教师培训教材。受到广泛欢迎。本书脱销之后已不同形式的再版。我们初步提出了教学策略的建构思路,新课程理念在应用 于教学改革实践中找到了搭乘的桥梁。进行初步尝试仿真,然后进行实践操作,保障调节、监控,完善评价反馈,形成整体教学的总思路。

   (二)初步研究结论。1.新课程改革中,避免简单套用系列成果。实现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新课改、同步实现自我发展。从中体验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 育理念的价值。2.调查与评价结果证明,实现项目投入的双重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与探索教师研修的有效模式与内容,完善教师培训。3.实验结果证明,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包括不同层级的学生把会学习、好学习当作一种成就感,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并为其将来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4.研究结果 显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5.测量数据说明,已改进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从而 实现新课程的“全员发展”的目标。部分实现薄弱校转化。6.弥补学科教学的偏颇,使学生学会及时有效地调整自我,纠正偏科现象。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教学策略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科学价值、改革创新价值、社会价值、师生发展价值以及高效管理价值的理想之路。因为教学策略是教育理念和一般教与学原理 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整体教学活动之间的桥梁。教学策略启发人们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避免形而上学、简单模仿和违背原则要求随意套用。它 使得教与学活动更接近科学,更富有实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第一,对于新课程推行的每种学习方式来说,实验教师实现了每种学习方式都有与之相应的独特的教学策略。教师初现教学风格、绩效教学和个性教学素质。

  第二,运用的教学策略具体运作程序,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对比试验效果统计显示,T检验非常显著。学生系列学习能力、动力、效益明显提高。

  第三,既提出了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教学策略,也开发出具有个性化、本土化特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系列的研究验证。

  第四,初步探索出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整合。

  第五,教师的策略意识,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应用,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